中新網上海5月30日電(記者陳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政府如何建立有效機制保障民生安全?企業如何重新部署戰略?如何提升行業競爭力?……這些都是各界思考的問題。
記者30日獲悉,在以“醫療·科技·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醫療健康產業峰會上,企業家、*、學者等以真實的案例,探尋破局與決策依據,應對醫療行業面臨的眾多挑戰與機遇、制定未來發展的全新路線圖。
原衛生部部長、黨組書記張文康指出,在大健康大衛生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以堅持宏觀政策引導為基礎方向,以聚焦科技創新為核心重點,以產業鏈的協同發展為基本保障,是發展健康產業的根本辦法。
復旦大學EMBA醫療健康產業協會會長耿梓軒認為,以疾病治療為中心轉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不僅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還能夠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情懷。耿梓軒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醫療健康行業沖在了前線,備受矚目。他期望各界聯手將醫療健康產業峰會打造成為一個深度交流、產學融合的專業化平臺。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指出,醫療產業不僅關乎民生福祉,也與科技創新密切相關。疫情之下,期待“回歸理性、回歸專業、尊重專業、尊重科學”。在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勇看來,打造醫藥患險完整閉環的線下線上的生態平臺,構建新型產業結構,實現向創新型數字化高科技服務轉型,才能重構服務新生態,實現醫療服務場景及商業模式發生重大轉變。劉勇認為,服務商理解供應商的需求、做好相應的服務解決方案,共同創造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新產業鏈商業模式,是雙方共同成長的重要基礎。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副教授、大健康創業與人才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孫金云指出,對于藥品制造企業而言,在政策的引領下,進行差異化策略選擇,將科創與管理相結合,是未來發展方向。
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分享了跨國醫療企業在中國的創新和轉型之路。他認為,跨國企業在中國能夠成功的關鍵在于與中國共同成長、在中國長期投入、在中國肩負社會責任。
關于智慧醫療發展, 賽富投資基金合伙人魯勖表示,數字化醫療落地場景集中在四個大的“賽道”上:智能化醫院建設、醫療數據行業、院外體系和人工智能領域。他期待,以數據驅動持續改善質量,讓醫療服務更具價值,讓醫療產業更具效率。(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